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再现海上丝绸之路盛景 “长江二号古船”文物终于与公众见面了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23-07-06 19:43:36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7月6日报道:“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水下考古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艘古代木质帆船。上海作为一座“以港兴市”的城市,研究“长江口二号”古船,对于理解上海何以成为上海有着重要意义。

在中国航海日来临之际,“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科学考古进行时”展览于7月8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这是首次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主题举办展览,展出137件/组展品,包括古船的船体构件、出水瓷器、技术与装备模型等,其中95件/组出水自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构件及一系列古船出水瓷器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这些文物展品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演绎出上海开埠初期多元的社会生活图景,让观众由实物窥见历史、由历史体悟文化,展现出海洋文明、城市历史、科技考古的生动面貌。

古船前世今生浓缩城市历史


【资料图】

沉船、港口与贸易品,是考古学家解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金钥匙。

“长江口二号”古船述说着上海从东南壮县崛起为国际都会的往事,它携带着上海的历史文明与文化记忆,它承载着海上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互鉴的硕果。古船的发现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实物见证,为近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运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览内容分为“起航!古船再现 上海史脉”、“求索!水下考古 中国方案”、“出水!整体打捞 世界标杆”三个单元,以长江口二号古船自发现以来的时间线索为经,以相关的科学技术、历史人文、城市社会课题作纬,讲述长江口二号古船的三个“故事”:古船的时代和上海城市发展、古船的发现和上海水下考古、古船的打捞和上海科技创新。

“这只四爪铁锚杆长3.1米,四齿就长达1.1米,是目前发现最大铁锚之一”,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赵荦走到展厅中一个巨型铁锚前,这是2022年古船整体打捞前就发现并出水的锚,四爪铁锚从明代《天工开物》就有明确记载。“这个锚比记载的明代锚更大一些,我们在沉船遗址的北部发现它时,有约40米长的锚绳捆绑在上面 ”,赵荦说,不仅如此,这艘古船的舵柄和舵杆也是中国沿海经由水下考古发现的唯一跟船体连在一块的舵,当时大家都特别惊讶的。但因为太大了,长达6米多,展厅空间有限,没法实物展示出来,我们在旁边放了照片。

古船的打捞出水,也是科技赋能考古与文物保护的优秀案例,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在展览的后半程,不仅把考古试验设备搬来现场,还详细图解和实物演示了这一“整体打捞世界标杆”的来龙去脉。

这是全新的打捞解决方案,创造性地融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先进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

展览现场就有一艘发“奋力轮”模型。为了平稳安全提升弧形梁形成的沉箱并顺利将其护送至船坞,创造性设计并建造出一艘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奋力轮”两端设有同步提升装置,在船中部开口,自带一个长56米、宽20米的月池。穿梁完成后的弧形梁沉箱装载着古船直接由“奋力轮”从海底提升至中部月池,并转运、卸载至船坞。

打造强体验感的宝藏展览

参与感、体验感、互动感……展览充分运用多媒体展项,精心设计配套活动,创造性开发文创产品,并在暑期周末开放“博物馆奇妙夜”夜场活动,以多重惊喜设计构筑起一场“宝藏展览”。 

记者看到,在展陈形式上,现场突破了纯展柜的展现形式,利用投影造景等技术将“实物”与“原境”展示相结合,特别设计了裸眼3D展项、雾幕投影、实验室场景、全景式出水媒体show、打捞互动体验等重点展项,带给观众地域、空间、内容相融合的观展体验,沉浸式体验考古“黑科技”。其中,裸眼3D展项首次采用了眼感应光场显示技术,不需佩戴任何眼镜就能实现超高分辨率的3D效果。

配套活动方面,“博物馆奇妙夜”主打亲子活动,通过探秘展览、亲子知识秀、儿童光影剧等形式加深观众对展览内容的认识。在博物馆开放的庭院空间内,进行弄堂游戏、手作活动、露天剧场等,营造独特的夜间博物馆体验,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夜间生活模式。

据悉,日常教育活动有:“沙船的故事”、“上海1133”、“古船发掘计划”、“陶瓷修复体验”等,内容深度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而设计,为观众提供了解古船、走进考古、品读上海的路径。

为展览量身定制的文创产品,包括水下考古教学盒、文创冰激凌、明信片、手账、拼图、徽章等,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带来多元观展体验。此外,博物馆还将在暑假期间联名上剧堂打造《江海撷珍·考古挖挖挖》儿歌以及舞蹈,并在展期中持续探索跨界联动项目。展览展出至10月6日。

相关文章